科研經歷:
先后主持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國科學院、國家計委、農業部、科技部、國家旅游局以及北京市、博士后基金委等部門和地方的30多項研究課題。
完成課題情況:
1.組群式城市地域農業剩余勞動力轉化機制研究,國家基金委課題,參加
2.京九鐵路沿線經濟帶綜合開發研究,中國科學院課題,子課題負責人
3.中國農村經濟區劃,農業部課題,專題負責人
4.江蘇省如東縣經濟開發區發展規劃,地方課題,主要參加
5.江蘇省通州市經濟開發區產業發展規劃,地方課題,主要參加
6.中國北方四省(區)十年土地開發評價,農業部課題,負責人
7.京津塘斷面城鄉過渡帶土地利用/土地覆蓋演變研究,基金委課題,參加
8.房山區山區土地資源利用規劃與環境保護系統研究,北京市科委,負責人
9.蒙山生態旅游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技術研究,山東省科委,專題負責人
10.北京市城鄉交錯地帶產業結構演化研究,博士后基金委,主持人
11.北京市山區生態環境規劃與建設,北京市計委、山區辦,主持人
12.退田還湖地區農業剩余勞動力轉移的特征與道路研究,世界自然基金會,主持人
13.臨沂市科技創新發展戰略及規劃研究,科技部,參加
14.黃岡市旅游總體規劃,黃岡市人民政府,負責人
15.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旅游專項規劃,國家發改委、國家旅游局,主持人
16.喀什市旅游區總體規劃,國家旅游局,主持
17.小城鎮人口、經濟集聚機理與激勵研究,北京師范大學青年基金,主持
18.連云港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產業發展規劃,國家計委產業經濟研究所,參加
19.九江市旅游發展總體規劃,九江市人民政府,參加
20.云南玉龍雪山旅游度假區發展規劃,參加
21.西烏珠穆沁旗旅游發展規劃,參加
22.同江市產業發展規劃,同江市政府,參加
23.蘇州西部次區域發展戰略研究,蘇州市政府,參加
24.江蘇通州臨江開發區發展規劃,通州市政府,主持
25.漢中市旅游業發展總體規劃,漢中市政府,主持
26.南通市服務業發展戰略研究,南通市政府,參加
27.福建省寧德市沿海產業發展規劃與“十一五發展規劃”,寧德市政府,參加
28.北京山區經濟社會發展研究,北京市發改委“十一五”招標項目,主持
29.“十一五”海口推進城市化思路和重點研究,海口市政府,主持
30.北京山區土地綜合整治和利用規劃,北京市土地資源管理局,參加
31.新時期北京城市邊緣區空間結構優化重組與再開發,自然科學基金委,主持
32.遼寧省國土規劃,2006,參加
33.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區域旅游發展規劃,國家旅游局2007~2008,主持
34.濟寧市工業集群發展規劃,濟寧市經貿委,2007,主持
35.大興區土地利用規劃,2007~2008,參加
36.旅游公共服務體系研究,國家旅游局社會招標課題。2007~2008,主持
發表論文:
1.宋金平.中國人口與土地的矛盾及協調發展對策.山東師范大學學報,1995,(2):173~177.
2.宋金平.中國農村剩余勞動力遷移的特征、機制與調控研究.經濟地理,1996,16(3):96~101.
3.宋金平.農業剩余勞動力轉移與城鎮化探析.地理學與國土研究,1997,13(2):12~17.
4.宋金平.京九鐵路沿線集鎮發展研究.地理研究,1997,16(4):80~86.
5.費洪平,宋金平.城市化地域類型與發展戰略.地理學與國土研究,1997,13(4):7~13.
6.宋金平.臨沂地區農業發展戰略.山東師范大學學報,1998,13(1):43~48.
7.宋金平,馬麗.農業剩余勞動力轉移研究綜述.北京師范大學學報,1998,34(增刊):74~80.
8.宋金平.山東省農業剩余勞動力非均衡協調轉移道路.人口學刊,1998(3):43~47.
9.宋金平,馬麗.太陽鄉農業產業化發展研究.農業問題,1998(10):26~27.
10.宋金平,李利鋒.中國農業剩余勞動力持續梯度轉移.經濟地理,1998,18(5):144~149.
11.李利鋒,宋金平.論可持續發展的區域特性.地域研究與開發,1998,17(3):4~8.
12.宋金平等.喜憂參半的北方四省區十年土地開發利用。中國土地,1998(11):21~24.
13.宋金平,費洪平.山東省城鎮化發展研究.中國技術經濟科學,1998(6):42~45.
14.宋金平等.中國農村社區演化的型式與動力機制.人文地理,1999,14(3):41~45.CSSCI
15.任國柱,宋金平.中國農業資源的演變規律與機制分析.地理研究,1999,18(增刊):73~80.
16.宋金平,李麗平.北京市城鄉過渡地帶產業結構演化研究.地理科學,2000,20(1):20~26.
17.DENGXiang-zheng,SONGJin-ping,2000.Approachesandcountermeasuresofthetransferofruralsurpluslaborsinchina.ThejournalofChinesegeography,,10(1):66~71.
18.宋金平.中國農業與農村可持續發展的障礙與對策.中國軟科學,2001(2):17~21.CSSCI
19.郭煥成,宋金平.北京市山區生態環境建設與生態經濟發展研究.北京聯合大學學報,2001,15(1):126~130.
20.宋金平,王恩儒.中國農業剩余勞動力轉移的模式與發展趨勢.中國人口科學,2001(6):46~50.CSSCI
21.SONGJin-ping,LIXiu-zhen,2002.ArablelandincreaseinnorthernChina:factsandfindings.JournalofGeographicalScience,12(1):108~113.
22.謝里歐,宋金平.京九鐵路沿線江西段城市化發展的戰略構想.經濟地理,2002(1):46~50.
23.張同升,梁進社,宋金平.中國城市化水平測定研究綜述.城市發展研究,2002,9(2):36~41.
24.宋金平.北京都市農業發展探討.農業現代化研究,2002,23(3):199~203.
25.宋金平,張同升.長江中游退田還湖地區農業勞動力轉移特征與途徑.地理研究,2003,22(1):123~130.
26.宋金平,蓋文興.我國觀光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與對策.中國軟科學,2003(2):31~34.CSSCI
27.杜紅亮,費洪平,宋金平.我國花生產業優勢與問題分析.花生學報,2003(3):8~14
28.吳殿廷,宋金平等.庫茲涅茨比率的分解及其在我國地區差異分析中的應用.地理科學,2003,23(4):427~433.
29.宋金平,彭萍.北京山區生態環境問題與建設思路.北京規劃建設,2004(1):57~59.
30.宋金平,陸進業,焦林喜.小城鎮人口、經濟集聚型式與集聚對策.農業現代化研究,2004(增刊)
31.張寧,宋金平.都市農業研究綜述.農業現代化研究,2004(增刊)
32.宋金平,陸進業,杜紅亮,大長江三角洲旅游區域協作探討.地域研究與開發,2005,24(5):67~70.
33.張同升,梁進社,宋金平,中國制造業省區間分布的集中與分散研究,經濟地理,2005,25(3):315~319
34.李香芹,吳殿廷,宋金平.北京山區生態經濟綜合分區與發展研究.北京師范大學理科學報,2005,41(4):437~440
35.宋金平,李香芹,吳殿廷.我國山區可持續發展模式研究——以北京市山區為例.北京師范大學社科學報,2005(6):131~136
36.宋金平,李香芹.美國的城市化歷程及對我國的啟示。城市問題,2006(1):88~94
37.宋金平,郝春燕,李香芹.蘇州市環太湖地區休閑度假旅游發展探討。生態經濟,2006(8):78~81。
38.宋金平,王恩儒,張文新,彭萍.北京的住宅郊區化與就業的空間錯位研究。地理學報,2007,62(4):387~396
39.趙西軍,吳殿廷,何燕,宋金平.基于集群理論的產業規劃模式探析。世界地理研究,2007,16(3):59~64
40.吳巧新,吳殿廷,劉睿文,宋金平.美國地理學百年發展脈絡分析——基于《AnnalsoftheAssociationofAmericanGeographers》學術論文的統計分析.地球科學進展,2007,22(11):1118~1128
41.宋金平,李香芹.美國的城市化及其啟示。中國人口報,2007年11月21日第三版
42.趙西軍,吳殿廷,何燕,宋金平.日照城市發展的制約因素與城市發展的策略研究。現代城市研究,2007(11):65~71
43.趙西軍,何燕,吳殿廷,宋金平.沿海“陰影”城市成因及應對方略——以日照市為例,城市問題,2008(1):8~13.
44.趙西軍,宋金平,王倩。城市邊緣區土地利用時空變化過程及預測研究——以北京市豐臺區為例,水土保持通報
45.趙西軍,何燕,宋金平,吳殿廷.城市專業化商業街空間分布特征及形成機理研究——以西安市為例。地域研究與開發,2008,27(1):42~45
46.宋金平,趙西君,王倩.北京市豐臺區土地利用變化及社會經濟驅動力分析,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8,18(2):171~175
47.吳錚爭,宋金平等.北京城市邊緣區城市化過程與空間擴展分析——以大興區為例,地理研究.2008,27(2):285~293。
編著:
1.副主編,中國農村經濟區劃,科學出版社,1999
2.參編,京九鐵路沿線經濟帶綜合開發研究,科學出版社,1998
3.主編,聚落地理專題,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4.參編,長江中游退田還湖與可持續發展,經濟科學出版社,2002
5.編著,區域經濟學,科學出版社,2003
6.參編,海峽兩岸觀光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