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目緣起
佛陀山宗教文化旅游區地處江西省上饒市弋陽縣城西南,是國家4A景區——龜峰景區的組成部分,擁有丹霞地貌、水庫、禪寺、洞窟等旅游資源。隨著龜峰景區申報國家5A景區進程的不斷推進,佛陀山宗教文化旅游區也面臨著旅游產品升級換代的任務。
二、核心資源
1、南巖寺——“中華第一佛洞”
南巖寺始建于晉代,后經歷代重修、完善,香火十分鼎盛,在民國期間是名揚江南的千年古剎。南巖寺坐西向東,基本以天王廣場、放生池、南巖寺洞窟為中軸線,按照傳統寺廟規格建設,兩側建筑分別有接引佛、佛傳洞、佛史洞、佛經洞、觀音洞及其它洞窟。其中主佛洞三面紅巖環繞,不瓦而棟,不檐而藩。據中央美院金維諾教授和中國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丁明夷教授所考,該洞為我國最大的在自然洞窟中開鑿的佛教石窟,因此有“中華第一佛洞”之美譽。
2、臥佛
臥佛身長416米,肩寬68米,一個足趾就有1.58米高,由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家學會會員十世班禪欽定畫師、中國藏傳佛教傳統繪畫研究員尼瑪澤仁先生于2000年8月發現。其規模在全世界發現的臥佛中排在前列。應全國各地香客信眾傾心所愿,臥佛山體經稍加修繕,重塑了頭部護頭神、腰部護法神等神像,整個臥佛形態更栩栩如生。同時隨著蓮花碼頭、出家臺、降魔谷、悟道臺等頗具佛教文化氛圍的觀景、朝圣設施的相繼完成,每個進入景區的信眾或游客,都會體驗到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愉悅之中感受到天人合一,自然和諧盡在此中。在臥佛的頭部和腿部分別有一尊大力士神像,是為佛祖的守護者。
3、龍門湖水庫
龍門湖水庫位于佛陀山景區西部,以水庫大壩為中心,向南大致分為三個分支。東側分支綿延至仙女浴池,中部分支至臥佛腳下,西側分支延伸到臥佛北部的龍門寺、雙巖寺附近。形成了佛陀山景區發達的水系。
4、丹霞地貌——世界遺產
佛陀山丹霞——峰、水、洞、佛、禪相融合的丹霞佛國。屬龜峰二級景區的佛陀山整體都是由丹霞地貌構成,湖水環繞山壁,山骨蜿蜒水中,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造就了佛陀山峰、水、洞、禪、佛相融合的特色景觀。
三、開發方向
宗教朝覲,禪修體驗;
戶外運動,養生度假;
科普教育,研學旅游。
四、形象定位
禪悟佛陀·緣來如此
釋義:“佛陀”是點題,既指佛陀山本身,又寓意佛,點明佛陀山景區是弘揚佛法、教化信徒、普度眾生的佛教圣地,是可以參禪悟道、修身養性的生態佛國。
“禪悟佛陀”:來佛陀山禪悟,是最能悟出禪意的。這里不僅山清水秀,佛教圣地與旅游勝地相結合,又有三大奇特景觀可以欣賞。可以看我國最大的在自然洞窟中開鑿的佛教石窟——南巖寺,可以看世界上最大的釋迦摩尼涅槃圖——臥佛,還可以看擁有秀麗風光的龍門湖丹霞山水。
“緣來如此”:通“原來如此”,結緣佛陀山,對許多人生疑惑恍然大悟,與禪宗頓悟之說契合。游覽佛陀山,不僅僅是燒香拜佛的宗教祈福之旅,更是一次發現內心,追尋佛理的心靈之旅,在這里能感受到參禪的三境界。指引眾生來此求因緣、求佛緣、求頓悟之意。
形象賣點:覆蓋面廣、內含豐富、特質外顯、表達清晰且易于傳播。
五、空間布局
雙心一帶五區
雙心:臥佛區綜合服務中心
南巖寺區綜合服務中心
一帶:明心禮佛景觀帶
五區:龍門湖山水觀光區
臥佛觀賞朝拜區
朝佛靜心參禪區
南巖禮佛休閑區
休閑度假區
六、項目示例
1、生命之輪
生命之輪是佛陀親自制定的一種佛法表象化的教育工具。水車形式的生命之輪,內圈為《文殊八字咒》,外圈為三界眾生相,顯示不同的習性與修行功德,會有不同的業力與果報。在水流的帶動下不停轉動。
2、佛印園
通過大地藝術的造景方式,使整個佛印園呈現如來佛手印的形狀。園內按照人的掌紋設置生命、愛情和事業三條主要路線,每條路線上都有佛經石刻,游客可由禪語的指示尋找正確的路線。園中各處布置各種佛手和佛腳的雕塑或小品,游客可以緊密接觸佛印,既有趣味性,又不失佛的莊嚴。
3、龍門碼頭
龍門碼頭位于龍門湖水庫大壩東端,是旅游者乘船游覽龍門湖水庫及龍門湖水庫沿岸風光的重要樞紐。在龍門湖水庫大壩底端建設碼頭,方便旅游者上、下船,在碼頭上建設涼棚,作為旅游者休息的地點,碼頭采用木質或仿木紋結構,建筑風格與佛陀山其他建筑保持一致。
4、養心谷
該區域初期作為戶外游憩空間和城市公園,后期利用洞穴開發禪修度假、住宿、餐飲等產品,豐富景區業態。對區域內景觀進行美化,凸顯禪修養心主題和佛陀山景區特色,建筑風格上采用木屋與洞穴相結合,形成與周邊環境協調統一的建筑風格,融入生態理念,集生態環保與高端享受于一體,服務于高端商務人群。在服務上,提供私人管家式服務,力求打造一個簡約而高端的度假天堂。
|
創行合一機構
旅游規劃設計中心: www.zgsh1688.com
休閑農業創意中心: www.cxhyplan.net
咨詢熱線: 400-0802-918
咨詢QQ: 805675203